在线博彩

您当前位置: 在线博彩/在线博彩动态

“暖心政务”绘就山乡幸福底色

日期:2025-08-18

石会镇以民生“温度”标注高质量发展“刻度”


开展助残宣传


网格员进村入户核对数据


老人们的新家

在在线博彩 石会镇关后社区新建的便民桥上,居民向德洪不再为绕行发愁;特困老人互助院里,首批28户老人乐享“离家不离村”的温暖新居……这一幕幕,正是石会镇以民生“小切口”推动服务“大提升”的生动缩影。

今年以来,石会镇聚焦“小院家”微治理、“141”体系赋能、群体帮扶、文化惠民、环境优化等多个领域,累计发放救助资金超150万元,开展志愿活动200余场次,整改环保问题10余项,推行各项接地气的务实行动,交出了一份有温度、有力度的民生答卷。

“小院家”微治理

方寸之地解难题

在石会镇海拔800米的工农社区3组,20户散居村民今年有了新“管家”——设在一位老党员家的“连心小院”。这个不到15平方米的堂屋,墙上挂着《小院议事规则》和《月度议题清单》,记录着半年来解决的12件实事:从更换老化水管到协调土地边界纠纷,甚至细化到暴雨后清理塌方树枝的分工。

“上周刚议定猕猴桃销售的事。”老党员指着8月议事记录告诉记者,工农社区3组种植的200亩猕猴桃面临销售难,通过小院议事会对接镇电商服务站,现已签订5万斤预售协议。这种“群众提事、小院议事、支部办事”的模式,已在全镇36个网格建立示范小院57个。

在集镇的梅子垭安置点,“法治小院”则展现出另一种功能。司法所干部每月15日在此坐班,成功调解了包括朱某工伤赔偿在内的纠纷23起。“比去镇上少走8公里山路。”获得9.8万元赔偿的朱某感慨道。目前,全镇已形成“红岩小院”“乡贤小院”等6类特色微治理单元。

“141”体系赋能

数字治理进山乡 

在石会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,大屏正实时显示武陵仙山森林防火监测画面。全镇14个森林防火智能摄像头、7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已全部接入“141”平台,2024年成功预警并处置火情3起、滑坡险情2起。

“最管用的是‘云喇叭’。”关后社区居民张泽民说。8月12日暴雨前夕,社区通过智能广播连续播放预警,帮助农户抢收晾晒的玉米3万余斤。目前全镇安装的25套智能广播系统,覆盖85%以上农户。

便民服务也插上数字化翅膀。在石会社区便民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展示着“渝快办”终端机:上半年办理医保缴费、养老认证等业务4276件,其中23%通过自助终端完成。72岁的李桂花老人笑着说:“现在认证‘刷个脸’,再不用等儿女回来帮忙。”

从“小院家”的柴米油盐到“积分制”的点点滴滴,从“141”平台的科技赋能到便民桥上的民生温度,石会镇用“绣花功夫”织就基层治理新图景。正如该镇主要负责人在最近一次院坝会上所言:“把每件小事办到群众心坎上,就是山区治理惊天动地的大事。”

精准帮扶托底民生 

从“特困互助”到“全链条救助” 

“家具一应俱全,真的太感谢党了!”石会镇特困老人入住高标准四合院式互助院时激动地说。这座占地20余亩、投资2700余万元的互助院,覆盖周边7个乡镇特困老人,提供床位200张,实现“老人开心、子女放心、政府省心”的多赢效果。

石会镇将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—— 兜底保障: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50余万元,惠及残疾人、低保户等特殊群体;就业帮扶:脱贫户通过服装厂就业实现月收入3000余元,彻底摆脱“照顾家庭与务工两难”困境;司法援助:司法所“全过程介入”调解村民工伤纠纷,彰显法治温情。

“既要‘雪中送炭’,也要‘授人以渔’。”石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“资金+服务+产业”模式,确保帮扶从“输血”转向“造血”。

文化浸润滋养民心

从“送戏下乡”到“文旅融合” 

今年5月,清晨的武陵仙山脚下,一场“心灵石会 徒步黔江”文化探秘活动吸引百余名参与者;傍晚的黎明社区广场,“村晚”舞台上演着自编自导的土家歌舞……“以前只有过年才热闹,现在月月有活动!”石会镇以文化为纽带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文化“软实力”正转化为发展“硬支撑”。

品牌活动方面,全年开展“送戏进村”“粽香传情”等文化活动82场次,打造“暖心政务,石会温度”志愿服务品牌;文旅融合方面,依托武陵仙山、老窖溪水库等资源,规划“香山寺旅游专线”,发展康养产业和少数民族风情游,推动农特产品变身“旅游伴手礼”;在新风培育方面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收集群众建议150余条,如“升级石会至小南海道路”,以基础设施提升带动乡村旅游。

环境整治提升民享

从“便民桥”到“生态美”

“再不用绕远路了!”新建的41米便民桥横跨中井河,配套太阳能路灯和亲水步道,惠及4000余名群众。这座桥是石会镇“微实事”撬动“大民生”的典范。

环境治理同样精准发力——设施升级:完成30户农村户厕新建,整改问题厕所3个,垃圾实现“日产日清”;生态保护:对14家养殖场、7家工业企业开展环保巡查,督促3户完善排污设施;项目带动:实施美丽移民村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打造“水美乡村示范带”。

“我们坚持‘群众点单、政府买单’,下一步将新增便民桥和充电桩,让‘民生清单’变‘幸福账单’。”石会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。

从互助院的欢声笑语,到便民桥上的便捷脚步,再到文化广场的载歌载舞,石会镇以“民生温度”丈量“发展高度”。正如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所言:“只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优良作风。” 眼下,这座渝东南小镇正以“学查改立融”的作风革新,继续书写“民心所向,政之所往”的温暖篇章。行走在今天的石会镇,院坝里的笑声、积分超市的热闹、手机上的“指尖办理”,正共同勾勒出武陵山区的幸福底色。            

(记者 谭登帆 文/图)

←滑动查看完整表格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