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博彩

您当前位置: 在线博彩/在线博彩动态

濯水镇:从民生“小切口” 探索基层治理“大路径”

日期:2025-08-11

“下午6点左右发现水管爆裂,持续漏水,拍视频发到社区群,不到十分钟就有工作人员联系,第二天中午就修好了!”日前,濯水镇濯水社区8组居民刘欢对社区办事效率赞不绝口,这一场景正是濯水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。

今年以来,濯水镇通过“双网格”机制快速办结群众诉求469件,办结率达100%,同时以“三方议事”平台破解民生难题,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、数字赋能、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。

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智治”

濯水镇构建的“线上+线下”双网格体系,正在重塑基层治理逻辑。线上,社区微信群成为24小时“不打烊”的民情直通车,居民随手拍摄、反映的问题几分钟内即可定位至具体网格;线下,400余名网格员化身移动服务站,形成“发现问题—分级处置—结果反馈”的闭环链条。

正如居民刘欢称赞一样,濯水镇依托社区微信群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双网格体系,居民随手拍、即时报的问题通过网格员第一时间处置流转,及时办结。

双网格不是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数据互通实现治理升级。“过去是群众找上门,现在是服务送上门。”据社区网格员徐智刚介绍,看到刘欢从微信群反映的水管漏水问题后,他立即赶赴现场关闭阀门,并通过基层智治平台上报,维修队伍迅速到位。

在濯水镇基层智治平台大屏上,实时跳动着群众诉求及处理进度。从刘欢反映的水管漏水到维修完成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,较传统模式效率大幅提升。这种指尖上的治理背后,是基层党组织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数字化诠释,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信息壁垒,让服务精准达到神经末梢。

濯水镇党委组织委员邵艳云表示:“双网格让问题发现更及时、智治平台让处置更高效,现在有事找网格已成为群众习惯。”

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协同共治”

“过去反映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群里发条消息,几天就解决了!”濯水镇双龙村村民李昌柏感慨。因电线杆阻隔而狭窄的村道,通过“三方议事”机制完成电力、通信线路迁移,不仅道路视野开阔,更解决了周边30余户居民的用电隐患。

在濯水镇双龙村至水田乡道路改造项目中,濯水镇人大及时组织开展“三方议事”,通过邀请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,共同商议电线杆塔迁移问题,展现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。针对道路拓宽后遗留的电线杆“拦路虎”问题,镇人大牵头组织电力、通信部门与群众代表开展8次协商,最终实现“三同步”:24根电线迁移与道路施工同步规划、光缆改迁与安全优化同步实施、电力扩容与群众需求同步满足。

“现在路宽了、电线整齐了、用电也更稳了。”李昌柏的感慨背后,是跨部门协作带来的综合效益。此次改造共拆除吊线2100米、新立电杆21根、更换光缆3000米。供电公司濯水供电所主任助理郑从杰表示,迁移及组立新电力杆塔6基,架设导线约0.8千米,通过电路优化解决了30余户居民的低电压问题。

“三方议事”不是简单的会议拼凑,而是资源的系统整合。濯水镇人大主席田波指着议事台账介绍,今年以来,组织开展议事活动8次,推动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水、电、路等民生实事8件,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从“形式创新”到“实质突破”

社会问题和群众诉求的不断变化,呼唤不断创新的基层治理方式。

濯水镇的创新实践不止于此,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发展,濯水古镇商贩日益增加,流动人员逐渐增多,涉旅纠纷、邻里纠纷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等日渐凸显。近年来,濯水镇坚持党建引领,聚焦弘扬新时代“天理良心”优秀传统文化,积极挖掘传统“治慧”,以德治入题,把“天理良心”的本土公平诚信文化融入基层治理,探索出群众遇事“零顾虑”、办事“零障碍”、解事“零距离”,实现矛盾纠纷“零上交”的“四零”机制,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
站在濯水风雨廊桥上远眺,拓宽后的道路蜿蜒向前,电线杆塔整齐排列。正如村民李昌柏所说:“现在办事更顺心,生活更舒心,我们对未来也更有信心!”  (记者 费玉琼 )

←滑动查看完整表格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