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鄂镇 打好药材“组合拳”鼓起村民“钱袋子”
近日,在线博彩 邻鄂镇五马顶社区的白附子种植基地里,农户们俯身田间,松土、除草,动作熟练。微风拂过,叶片轻摇,也摇醒了这座小镇靠中药材“破土而出”的乡村振兴梦。
如今的邻鄂镇,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富民路。白附子、藤茶、白术、金丝皇菊……这些名字,不仅书写在中草药图谱上,更成了邻鄂百姓增收致富的“金方子”。
白附子
土里的“金疙瘩”
在五马顶社区的白附子种植基地,一片绿意盎然。农户们正在田间管护,为今年的丰收打下基础。
“现在正是管理的关键时期,一点都马虎不得。”基地负责人黄仕建仔细察看着植株长势,凭借多年种植经验,他深知每个环节都对收成至关重要。
“白附子作为传统中药材,具有祛风痰、解毒散结等功效,市场需求稳定。我们镇今年种植白附子500余亩,预计11月份开始采收,每亩能产1500斤左右,亩产收益可达18000元。”邻鄂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,通过土地流转,农户们每年能获得一笔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。同时,基地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务工,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。
藤茶
山上的“金叶子”
在白附子基地不远处,连片的藤茶梯田层层叠叠,绿意盎然。虽然采摘已近尾声,但基地内依然忙碌: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后期的加工制作。
“现在重点在做茶叶的后期加工和品质把控。”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,邻鄂镇已种植藤茶500亩,全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,不用化肥农药,采用人工除草、物理防虫,确保茶叶品质。
如今,这里的藤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。在正阳工业园区建成了标准化加工生产线,取得食品生产SC证和绿色食品认证,成功注册“塞上藤茶”商标,入选“巴味渝珍”区域公用品牌,产品进入全国30多个省市市场。
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藤茶产业带动50余人稳定就业,其中脱贫户30多人,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。这片绿色的叶子,真正变成了群众致富的“金叶子”。
金丝皇菊
绽放的“致富花”
在松林村,100余亩金丝皇菊长势喜人。虽然还未到盛花期,但植株健壮,绿意盎然,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。
“这些金丝皇菊可是我们的‘致富花'。”基地负责人简义相笑着说,金丝皇菊是一种茶用菊,富含叶黄素、黄酮等营养成分,可加工成花茶、药菊和菊花酒,产品远销全国各地。
村里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发展金丝皇菊产业,公司负责技术指导、加工和销售,农户负责种植和管护。今年预计干花产量2000公斤,产值约100万元。不仅如此,这片菊田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。每到花开时节,金色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,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品销售。基地计划下一步发展农家乐和民宿,实现“以花兴旅、以花促产”。
产业链
通往市场的增值之路
邻鄂镇的中药材产业不仅停留在种植环节,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。通过建立标准化加工生产线,开展产品深加工,提升产品附加值;通过品牌建设和认证,提升产品竞争力;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,拓展产品销售市场。
从白附子到藤茶,再到金丝皇菊,每一种中药材都承载着群众增收的希望,每一片土地都焕发出产业振兴的活力。邻鄂镇用实践证明,中药材产业不仅可以富民增收,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未来,邻鄂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、完善产业链条、培育本土品牌,让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让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。(记者 徐朝政)
国务院部门网站
地方政府网站
市政府部门网站
区(县)政府网站
其他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