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博彩

您当前位置: 在线博彩

小药材种出大产业 联农带农铺就振兴路

日期:2025-07-29

7月27日,在在线博彩 石会镇中元村中药材加工车间,62岁的老焦正麻利地分拣桑叶。“去年承包12亩地种前胡,加上在合作社务工,挣了6万多元。”老焦的笑脸,折射出石会镇中药材产业带来的山乡巨变。

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这个武陵山区的农业镇已发展中药材种植上千亩,带动数百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。

全链布局

从“土药材”到“金产业”

当天,记者走进位于石会镇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,整个车间散发着浓浓的药香,几个冻库里整齐码放着一摞摞中药材,切片机把桑枝加工成饮片。“我们实现了从种植到初加工的全链条覆盖。”合作社理事长冉启术介绍,2022年成立至今,已建成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年加工能力达1500吨,产品远销四川、甘肃等地。

石会镇的产业升级之路有着清晰的轨迹——

种植规模化:采取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在全区形成以石会镇为主,其他13个乡镇建立白花前胡、白芷等种植基地,合作社在全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有2700多亩。

加工专业化:在石会镇中元村,投资470万元引进烘干机、切片机等设备,建成渝东南首个中药材GAP加工基地。

产品多元化:开发冬桑叶茶、前胡饮片等8个系列产品,附加值提升30%。

“明年我们的精加工生产线投产后,产值能翻三番。”冉启术指着在建的冻库说。这个投资200万元的改扩建项目,将助力合作社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。

联农机制

一片土地三份收益

冉启术的账本记录着当地中药材种植户的变化:“土地流转金每亩300元,合作社务工每天80元,年底还有分红。”这种“租金+薪金+股金”模式,让有的村民家庭年收入从1.2万元增至4.8万元,多的达到了6万多元。在冉启术的中药材初加工车间,务工的脱贫户就有4人。

多年来,石会镇创新探索出多重惠农路径——

就业带动:15个固定岗位+30个季节性岗位,人均年增收3.3万元。

订单保障:与160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户均种植收益达0.4-6万元。

集体反哺: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金和分红,助力中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。

“最关键的是教会了技术。前些年,我一直在外务工,随着年龄增大,务工方怕承担风险都不收老头了。回到老家开始种植中药材,不仅收入比较稳定,还拥有了一项过硬的技术。”一中药材种植大户说,合作社定期派技术员指导,他家的前胡亩产直接从20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。

未来图景

打造武陵山药谷

在在线博彩 的乡村振兴规划中,石会镇被列为中药材产业核心区。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,目前,石会镇正推进三大升级——

科技赋能:拟与重庆中药研究院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。

品牌打造:申请“黔江前胡”地理标志,开发药膳等衍生产品。

三产融合:拟规划建设集中药材观光、养生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园。

“我们要让中药材变成村民们的‘摇钱树'。”冉启术充满信心。随着二期5投资项目的推进,这个扎根山乡的合作社,正朝着年产值超亿元的目标坚实迈进。

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集群,石会镇的实践印证了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。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,让地道药材真正成为富民产业,这条发展之路值得期待。(记者 谭登帆)

←滑动查看完整表格→